全國賽 - Intel® DevCup x OpenVINO™ Toolkit 入圍

比賽簡介

這是續上一篇參加過5G通訊大賽後,我參加的第二個比賽。那這個比賽的資訊是從我們程式設計課的老師哪裏得知的。老師說只要報名參加這個比賽就可以加分,所以我們組就報名參加了這次的比賽。我們參加的是首届「Intel DevCup x OpenVINO Toolkit」競賽,比賽的主旨是以推動AI作為主軸。讓參賽者們可以掌握容易上手的Edge AI推論佈建及維護工具,並號召全台AI高手與新手們同台競技,除琢磨AI實力外,也是優秀人才交流、切磋的場合,為台灣AI市場注入更多創新動能。比賽分成「實作組」及「概念組」,實作組需要著重研發實作,且繳交作品原型,並於決賽期間進行驗證;而概念組則需發想AI的創新應用情境,著重創新構想,並提交概念企畫提案書即可。我報名的是概念組。更多詳細的競賽資訊可以至通訊大賽官網查詢。

備賽過程

這個比賽7月就開放報名和下載參賽文件,實作組及概念組初選皆是以繳交企畫提案書進行參賽且需在10月時完成。我們團體在這短短的3個裡,從創意發想到雛形製作,再來到概念的驗證。在這過程中比較可惜是剛好遇到疫情嚴峻的時候,所有很多的討論也被迫改為線上參與。線上討論讓我們更難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和缺乏了討論的互動。但這不影響我們參賽的熱忱,在我們的努力與奮鬥下Tidy就此誕生。

Tidy這個作品核心的價值就是利用AI辨識所拍攝的房間後,將提供客製化的整理建議。讓毫無頭緒的你知道該如何開始。減輕大家的整理壓力,讓人更願意動手收拾。我們的作品和想法在初賽的時候也受到評審們的肯定,讓我們成功晉級至決賽。概念組會挑選出60隊晉級至決賽,而實作組選出20組晉級決賽。入圍名單會在11月中的時候以Email的方式通知,也可以到他們的官網FB查看,我們組叫「北科互動力火車」,入圍的隊伍都可以拿到一個 Intel提供的 Neural Compute Stick 2用在後續的開發上。

張永義 競賽圖片
張永義 競賽

入圍名單

張永義 競賽

入圍外套

張永義 競賽

Intel 神經運算棒

入圍之後

入圍團隊皆可參加主辦單位提供的3次充電課程,以補充團隊們對OpenVino 和 AI 相關的知識,主題包括:「使用Intel OpenVINO在PC上學AI」,「如何善用OpenVINO模型優化器與推論引擎」,「OpenVINO好用Tool Overview介紹」。但因為疫情的關係所有的課程皆改為線上進行。比賽最大的價值就是可以參加企業所提供的優質課程學習最新的技術,這是在學校比較沒有機會接觸到的。

決賽過程

所有的入選團隊,無論是「實作組」或「概念組」皆需再繳交一份完整的成果報告已經3-5分鐘的Demo影片。所以我們團隊就利用主辦方提供的 Intel Neural Compute Stick 2 以及充電課程所學習到的知識,去把我們的想法去實作出來。雖然我們報名的是概念組,但為了驗證我們Tidy的概念,我們還是將Tidy的作品雛形製作了出來。

張永義 競賽圖片

訓練結果

決賽當天

在準備了4個月後,我的到了台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進行決賽。那天有入圍的團隊到現場,實作組的需要帶著作品到會場實際demo,然後會有評審進行評分。概念組的這是以demo影片和繳交的成果簡報作為最後決賽的評分。除此之外還會有人氣獎的投票,可以至比賽官網人氣投票區進行投票。那天除了是決賽同時也是頒獎典禮,比賽後直接宣佈成績,所以那天有入圍的所有選手都可以得到一件主辦方(intel)發的帽T外套(挺好看的。

張永義 競賽圖片

成績公布

就如前面提到,決賽當天也是頒獎典禮所以,當下就會知道成績。雖然很遺憾沒有獲獎,但我們能夠在258隊中獲得入圍也算是相當不錯的經驗了。

張永義 競賽圖片

比賽收獲

參加比賽的主旨是為了學習,累積經驗,有獲獎就是額外附加的價值。這次很高興可以入圍全國首屆「Intel DevCup x OpenVINO Toolkit」競賽的總決賽。也有幸可以參加Intel的企業充電課程,這次的比賽真的收穫滿滿。這是我在台灣參加的第二場比賽,但我相信接下來我還會繼續參加更多的比賽。

張永義 競賽圖片

團隊合照

作品連結

Tidy 成果影片
Tidy 在Intel Devcup作為案例分享